[摘要] 2015年9月6日,解放街道新赣南路区域地块征收正式启动。地块涉及4个社区1600余户居民,征收面积逾11万平方米,占了章贡区2015年棚改任务的60%,工作量巨大。
棚改是民心工程,能有效改善城乡环境、提升人民生活品质。
民心工程,也会遇上难题,有的居民家里因各种原因不愿意搬迁,有的对政策不了解……
“群众有忧虑,是正常的。我们党员,就是来解决群众后顾之忧的,努力让棚改这项民心工程更得民心。”说这话的是章贡区解放街道党工委书记刘俊平。
近年来,章贡区解放街道党工委在推进棚改过程中,将临时党支部、党小组建在征收组上,党员干部以实际行动解决群众后顾之忧,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赢得了群众广泛好评。
10天,批棚改户提前成功签约
2015年9月6日,解放街道新赣南路区域地块征收正式启动。地块涉及4个社区1600余户居民,征收面积逾11万平方米,占了章贡区2015年棚改任务的60%,工作量巨大。
困难当头,亟须凝聚合力。解放街道党工委发现,抽调来的工作人员中的70%、被征收户中的9.6%是党员。“充分发挥党员作用,棚改一定能更加顺利。”刘俊平说。
解放街道党工委组织召开了棚户区改造动员会,将临时党支部、党小组建在征收组上。按一个工作队建立一支党小组的原则,共设立了11个党小组,每个党小组至少2名党员干部。各党小组实行半月例会制,以党小组为单位组织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棚改相关文件。
在征收宣讲过程中,党员干部坚持底线,时刻谨记廉洁准则、纪律条例,将公开透明贯穿至棚改宣传、评估、签协议以及搬迁弃房、拨付款项的全过程,让棚改户对每一笔账都心中有数。
从启动到批提前签约只用了十天的时间,创造了当地棚改新速度。
16年,老房子“坚守”道路终被拆除
5月12日,市中心城区西郊路红绿灯旁的两幢老房子在轰鸣声中倒下。
“这两幢房子终于被拆除,挡在人行道中间都16年了,影响过往车辆视线,危及行人安全。”附近居民纷纷叫好。
2000年,赣州规划实施滨江四期工程改造,罗某、邹某的房屋因不符合私房征收条件,拒绝拆迁。
16年的老难题,如何破解?
由于房屋属性划分的问题,房子主人邹某和罗某,一直拒绝签订协议拆迁。干部们多次上门做思想工作,邀请相关律师,从法律的角度为两家人答疑解惑,消除拆迁顾虑。考虑到两户人家都比较贫困,没有经济实力建新房,工作组积极奔走呼吁,请求相关部门帮助。
“是街道办和居委会的党员干部做工作感化了我们,一直给我们诸多关心和帮助。我都不好意思不支持他们的工作。”罗某说。
党员干部不仅努力做好群众工作,而且自己带头拆迁。
“我是党员我先签,我是党员我宣传,我是党员我来帮。”张上祝说这话时,挺直了腰杆。张上祝是新赣南路社区支部党员,也是文清路79号2栋拆迁户。棚改启动后,张上祝积极响应号召,率先签订协议、弃房搬迁。他搬完后,主动回来做老同事、老邻居的思想工作。
181天,水乳交融不是亲人胜似亲人
不到半年的时间,解放街道基本完成新赣南路区域的棚改工作。
成绩,来源于全体棚改党员干部的努力。在细致周到的服务群众中,他们搭起了与群众的“连心桥”。
采访中,常年独居的宋世荣老人拉着记者的手,喃喃诉说。棚户区改造启动后,他担心自己无亲无靠,搬家、找过渡房都没人帮忙。干部华烨上门服务,看房、找房、搬房,华烨骑电动车载着老人一趟又一趟来回奔波,直到当老人拿到新房钥匙。
党员谢香兰,被棚改户称为“贴心人”。新赣南路48号棚改户因女儿快要生孩子,担心一时找不到住房,迟迟未签协议。谢香兰主动上前,在房屋中介、棚改户家中“两点一线”不断奔走,终赢得信任。谢香兰说:“我只是自己多走一点路,让群众少跑一些而已。”
黄火焱是一名退休老党员,在棚改之前担任社区义务巡逻队队长。棚户区改造启动后,他的巡逻路线又扩大了,工作重心也从巡逻扩展到了入户宣传、查看违规加层、防止偷盗和物资哄抢。“我是党员,做这点事,不算什么。”黄火焱笑着告诉记者。
党员干部们还为棚改户搬家、买房等提供“跟踪服务”,把联系服务群众“后一公里”变成了“”。新赣南路57号1栋全体住户签完协议后,硬是拉着党员干部一起合影。
“这是我们的全家福。”群众都开心地笑着。群众舒心的笑容,就是对全体棚改干部、党员181个日日夜夜不懈努力好的肯定。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房天下”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房天下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文中所涉面积,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建筑面积;文中出现的图片仅供参考,以售楼处实际情况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