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天下>  资讯中心  >赣州官方实播台>  正文

手机看新闻

再添“国字号”!赣州成功创建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

赣州官方实播台2023-07-30 09:50:31来自江西省

今天,文化和旅游部公布了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名单,客家文化(赣南)生态保护区位列其中,这标志着我市成功创建了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

赣州是客家先民南迁第一站,客家民系和客家文化的摇篮,全市95%以上为客家人,被誉为“客家摇篮”。赣州境内保留着完整的客家社会形态,特色鲜明,各类客家文化事象为客家民众广泛认同,客家传统文化在民众日常生活中不断传承发展。

2013年1月,原文化部批准江西省赣州市设立客家文化(赣南)生态保护实验区”,范围覆盖赣州市18个县(市、区),3.94万平方公里;2017年1月,《客家文化(赣南)生态保护实验区总体规划2016-2030)》通过原文化部批复实施。

多年来,赣州各级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按照《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管理办法》要求,紧紧围绕“遗产丰富、氛围浓厚、特色鲜明、民众受益”建设目标,通过建立和完善管理机构,加大政策和财政支持,构建文化生态保护传承体系,营造浓厚氛围,推动客家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探索出了一条具有赣南客家文化特色的传承发展新路。坚持全方位保障

市本级成立了建设领导小组,组建了客家文化(赣南)生态保护区管理中心、民间客家文化研究院等机构协作,构建了“1+3+N”工作格局。强化政策支持,将保护区建设纳入“十三五”“十四五”规划,出台《客家文化(赣南)生态保护实验区管理办法》《赣南客家围屋保护条例》等文件和法规。强化资金投入,全市累计投入保护区建设资金73亿元。

坚持系统性保护

全面开展客家文化资源调查和认定,构建国家、省、市、县四级非遗名录体系,全市现有非遗代表性项目1524项。建成非遗数据库,用文字、音视频等手段对保护对象进行记录、保存和再现。强化平台支撑,全市建有综合性非遗馆24个、传习所(点)219个,基本形成市级有非遗综合馆、县级有非遗展示馆、乡镇有非遗传习所的三级设施网络体系。以承办世界客属第32届恳亲大会为契机,打造世界客家文化名城,投资2亿元、建筑面积1万平方米的世界客家非遗馆将于今年9月建成投用。建成江西省首家非遗主题图书馆,馆藏非遗图书等文献资料近8000册。创建省级非遗小镇2个、市级非遗小镇10个。

坚持特色化传承

在理论研究上创特色,组织开展客家文化研究,完成《客家文化研究》等国家级课题18个,承担省级以上课题100余项,编撰《赣州非遗大典》《客家神韵》等专著100余册。

在融合发展上创特色,推动客家文化与产业发展融合,开发南酸枣糕、客家米酒、客家油茶等近百个客家文化相关产业,预估市值36亿元。

创新发展“客家文化+旅游”,全市4A级景区均有非遗项目开展活态传承,累计有343个客家非遗项目进景区,客家文化(赣南)生态保护实验区入选“长江非遗体验之旅”线路。

在文化惠民上创特色,实施精品剧目创演工程,赣南采茶戏《山歌情》《八子参军》《永远的歌谣》《一个人的长征》屡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文华奖。积极推进非遗进社区、进教材、进课堂、进校园,“兴国山歌进校园”荣获全国“非遗进校园”十大优秀实践案例。

在对外交流上创特色,组织客家山歌、赣南采茶戏等赴“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交流展演。与大湾区联合开展重大文化遗产保护,共同推进客家文化传承发展。

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的成功创建,标志着保护区建设进入了一个崭新阶段。我市将以更大力度抓系统保护,注重客家非遗资源的挖掘整理、普及教育;以更大力度抓传承发展,推动客家文化与旅游等业态深度融合;以更大力度抓服务保障,统筹抓好力量组织、资源配置、政策扶持,为保护区建设提供更有力保障。

来源:赣州市图书馆

免责声明:本文系注册用户(作者)在房产圈发布,房天下未对内容作任何修改或整理。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房天下立场,若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进行投诉。对作者发布之内容,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精彩评论(0)

回复还可以输入200

关于我们网站合作联系我们招聘信息房天下家族网站地图意见反馈手机房天下开放平台服务声明加盟房天下
Copyright © 北京搜房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Beijing SouFun Science&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Ltd 版权所有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153-3010 举报邮箱:jubao@fang.com
返回顶部
意见反馈